中国父亲育儿之尴尬,该从何改变?
最近读了好几篇关于母亲和育儿关系思考的文章,相比之下,探讨父亲和育儿关系的文章一直是缺位的。好像这个问题带着天然的模糊性,就像父亲在育儿的过程中,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隐匿。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呢?
今年9月,在时隔十年之后,我再一次成为了孩子的父亲。在2005年和2015年这两个年份开始的育儿模式,有些随着微信和APP的大量涌现而变得迥异,而有些家庭关系和人心人性却未改变多少。
男人这种生物的构造特点,使他确实在生育过程之中,在物理机能上“置身度外”,无论再怎样的感同身受,痛不是自己受的,小孩不是从自己身体分离出来的。在怀孕生育阶段,男人的天然责任就是宽慰和照顾妻子。
宽慰还好,“照顾”这件事牵涉面广,恰恰不是中国男人的擅长。中国男孩从小的成长,很多是和家务绝缘的。过去父母的教育认为这些事不怎么是男孩子需要熟练掌握的,他应该“志在四方”。做家务和照顾人这些习惯,从小没养成,长大不是自动就有的。
更何况,每个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跃跃欲试的丈母娘(或自己的亲妈),如果看到男人在做照料妻子或者孩子时略有生疏和迟疑,她们大半会一把抢过,以雷厉风行的速度和品质迅速完成。这是大多数中国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象征:即一名妇女对家务闲杂的熟练处理程度直接决定她对这个家庭的控制力,也是她的存在感的重要来源。
在传统妇女的心目中,男人更加应该是全面走向社会,负责“赚钱养家”。“现在多了个孩子,更加要去赚奶粉钱了……”所以,未必是男性疏远了对太太和小孩的照顾,他是被家庭的氛围推出去的。
我觉得,除了少数事业正如日中天,舍我其谁的男士,实际上没有什么事业是完全不能取舍平衡的。
我是一个自由职业的父亲。我的工作时间基本可以由自己支配,也经常不由自己支配,因为各种生活的时间需求袭来时,我没有理由阻挡。事实上,我认为生活各方面的时间需求分割,是生活的常态。工作,其实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但当下中国的情况是,人的社会角色已经无穷大到吞噬了一个人的家庭角色甚至个人角色。全职妈妈和初生母亲的挣扎在于,她们的社会角色会不会消弭?在一个高呼女权的社会,女性的独立地位其实也主要建筑在其社会角色之上。我们确实陷入了一种集体的迷思: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人生?是不是只有社会认可才最有价值?
而如果不仰仗父母帮忙照顾孩子,新生父母的社会角色就会因为时间缩减而遭遇严重威胁。轻则无法正常上下班,重则事业无法顺畅开展。对于通常处于职业中期的新生父母而言,这种转变是极不习惯的,也是他们无法从自己父母在三十年前,也即1980年代的体制生活中取得经验的。
事实上,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的独生子女正是历史上最不独立的一代,他们的父母,是在上山下乡的奔突之中形成了独立生活技能和改造旧社会的意识的1960年代年轻人,在2000年之后却因为对独生子女的过分保护而给予了过分的照顾。
但我觉得这都不是最核心的问题。我下面要提的这个问题,更为关键。
“中国人究竟还相不相信家庭里有爱?”
为什么这么问呢?
在一个功利心重的社会,“家庭之爱”这个东西更加让位而且飘渺起来。爱是什么?爱可以让人放弃掉独立的社会认可么?似可以又似不可以;每个人按部就班,规矩生活,无惊无喜,不就是有爱么?似是而不是。
我觉得90%的中国家庭都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或者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命题。
家庭之爱是什么?我觉得它是一种爱意,是恋爱之火更平稳暖温的延续,它是每天睁开眼睛望着旁边的人,看着生活展开的小雀跃,它是微笑地看着伴侣犯一些小错误而不急于纠正。它是彼此了解对方的价值趋向而且天然地支持或融合……而对于自己的子女,它是互相给予、互相影响,它是明知前路漫长而难以确切把握收成却完全乐意去走这一程。
但是,如果在和长辈生活在一起的家庭环境中,维持这种类型的“家庭之爱”无疑是困难的。如果是五口之家,其自身的吃喝拉撒日常行为已经占据足够的家庭任务负荷(即使加上保姆和钟点工),每个人都会被要求明确分工,以一种机器组合的方式一起前行。这种组合通常显得生硬,而缺了一点油。
因为,我们的父母一代,无论从生活技能层面还是从生活价值层面,很难和“三明治一代”完全融合,在生活之中难免有各种碰撞。当然,我不排除有懂得分寸,能够适当留出空间的父母。
家庭一但少爱,社会角色的追寻会更加占据人的心灵,所以无论年轻父亲还是母亲,都更愿意到比繁琐家务更加丰富多元的外部世界去寻找满足感。而且这一点也受到物质主义时代的潜在鼓励:好像事业成功了,收入增多了,家庭自然就幸福了。
尽管新旧价值剧烈交锋,“三明治一代”的独立精神还未完全贯彻到生活当中。大多数三明治仍然并不把小家庭生活质量放之为生活第一要义,他们在让自己父母介入生活帮忙的同时,让渡的是育儿的独立话语权。这种传统的家庭格局慢慢地把男人挤压出育儿的轨道。
男人其实也想实现事业与家庭的平衡,但也和女人一样极为不易。我从来不觉得男人照顾宝宝有什么值得过分褒扬之处,但却是目前社会的舆论导向。我可能因为在朋友圈上传了几张奶爸照片就获得大量点赞。但真正的男女平等是,谁处在更合适的timing,方便照顾家庭,谁就去照顾。而且男女照顾家庭,其实各有所长。也不用以有色眼镜觉得男人肯定照顾得不细致。社会对男人做家务的成就感也需要更多正向的鼓励。
和家庭在一起建立紧密的情感,并不比事业的成功逊色。
有朋友问,那如果男人不好好工作,生活的基本成本怎么cover?同样,我觉得生活开销也不完全是男人的事,这也是另外一种男女平等。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以一种更为弹性,更为灵活的心态去看待工作这件事。种种自雇的、移动办公、项目化办公的新工作观已经开始在影响这一代人,我们可以看看它对家庭生活结构会有什么变化。
生活的质感和弹性,是一个人能够感受得到的。当你面对一个你怎么推怎么踢都动弹不得的生活局面,肯定有哪里出了问题。
一个家庭每天除了生活事务,能有多少quality time(有意义的家庭时间)?一个父亲是否做到了真正的育儿,取决于他每天和孩子有多少有意义的互动,而不是在匆忙奔突之中,天色已晚,孩子已上床睡觉。
我认为,这实质上才是中国父亲育儿问题的核心。
来杭州,和五位主厨在他们最得意的食物空间里畅谈人生 | 食物与人的关系写作工作坊11.21-22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请报名者密切关注个人邮箱,这是我们回复你的唯一方式。
中国故事记录者
创新生活方式倡导者